水質檢測專家提醒大家:保護地球,合理利用氣候和水資源 前年3月23日是第60個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了解新形勢下氣候與水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現象之間的關系,以及重大影響人類在水上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這一主題的確定強調了 WMO 及其成員的深刻理解,即氣候和水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管理等目標的核心。 面對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水污染、暴雨洪水等一系列挑戰,氣象組織呼吁以更加協調和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和水資源。在我們的星球上,氣候和水循環相互作用,每分每秒都在創造奇跡。地球適宜人類居住的原因在于其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液態水。氣候系統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由五個主要部分組成: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冰凍圈和生物圈。 在太陽能的驅動下,水是氣候系統中的“活性分子”,是大氣環流和水循環的重要因素。在持久的動態循環中,風云變幻,滄海桑田,萬物滋養,人類社會蓬勃發展。古往今來,人類不斷加深對氣候和水的認識,觀察云雨,乘勢而上,管理洪水,有效地防止了水旱災害。水直接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大量觀測證據表明,過去 100 年來氣候顯著變暖,影響了不同空間尺度的水變化。 陸地和山區冰川和積雪減少,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加速,洪水、干旱等水體異常頻繁。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水事件的影響向更廣泛的領域傳遞,水資源、糧食、生態、健康、能源和經濟社會發展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它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和顯著影響地區之一。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匹配。這些特點導致水旱災害頻發,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當前,人們關注的是氣候和水水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在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災害風險、合理利用水資源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長期以來,氣象部門建立了規模大、覆蓋面廣的綜合氣象觀測體系。 目前,已形成由7萬余個地面氣象觀測站、216個雷達、7顆在軌氣象衛星組成的“天、地、天”格局。綜合全面的氣象觀測網絡;建立精細化、無縫銜接的現代氣象預報系統,實現從分、時、日到月、季、年的預報預報產品滾動發布。建立了覆蓋面廣、機制健全、效益突出的氣象服務體系,有效發揮氣象防災減災防線作用,成功應對特大洪水、特大干旱等重大自然災害。同時,充分發揮氣候和水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防御注入智慧,提供解決方案。 氣候和水問題關系到人類的前途命運,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合理利用氣候和水資源。氣象部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面向重大戰略,面向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面向科技前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謀利并進,揚長避短。加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有效合理利用資源能力,重點發展全時、全域、全要素綜合氣象觀測,重點發展以數值預報為核心的智能預報核心,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精準泛在、場景交互,普惠共享的智能氣象服務實現精準監測、精準預報、精準服務,堅決筑牢氣象防災減災防線。 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氣象在水旱災害等自然災害防治中的引領作用,加強科技創新,深化開放合作,建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體系、預警信息建立氣象災害防治機制,積極參與氣候治理,勇擔大國擔當,為打贏建設氣象災害重大勝利作出新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更大的貢獻!
本文連接:http://7ki.top/newss-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