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人就已經總結出了水產養殖“八字訣”:水、種、餌、密、防、混、輪、管?!八狈旁诘谝晃?,可見水質管理是水產養殖的重要因素。古人也有諺語:“水至清則無魚”,也就是說水體透明度太高會影響水產養殖的成敗。今天我們就從專業角度討論一下水體透明度的問題。 決定水體透明度的因素 我們走進水產養殖區就會發現,每個池塘的水體透明度及顏色都不一樣,這是因為池塘水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里面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懸浮顆粒、礦物質含量都會影響水體的透明度。 例如浮游植物過多,就會呈現濃綠色的水體,透明度較低;浮游動物過多,會攝食浮游植物,使藻相破壞,水體呈現渾濁;而懸浮顆粒太多,則會形成白渾或黃渾的渾濁水體,影響藻類的光合作用。 水體透明度太高的壞處 是不是水體透明度越高越好呢?不是的。無論是養蝦還是養魚,都需要水體中的溶解氧,而在自然條件下,水中的溶解氧是由藻類的光合作用提供的。水質透明度太高,意味著水體中的藻類數量很低,產氧量也就很低,對于集約化水產養殖來說,會大大增加養殖風險。在遇到低氣壓天氣,或池塘底質惡化的情況,極容易發生缺氧泛塘。 另外,在小龍蝦養殖和河蟹養殖過程中,水體太透明還會引起青苔的滋生,青苔一旦大量繁殖并老化,容易敗壞水質,給養殖帶來風險。 水體透明度低的處理方式 水體透明度太低的時候就要有目的的培養藻類: 一,可以引入藻相較好的外源水,外源水中的藻類可以在池塘中繁殖,進而降低透明度。 二,可以定向培養有益藻種,例如硅藻、小球藻、卵囊藻等有益藻,使其成為優勢藻種,進而降低透明度。 三,針對青苔較多的清水塘,可先用腐植酸納進行遮光處理,以抑制底層青苔的生長,然后定向培養有益藻類。
本文連接:http://7ki.top/newss-17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