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溫 水溫是對池塘養魚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生態條件,適合在我國各地池塘中養殖的主要魚類,如鰱魚、鳙魚、青魚、草魚、鯉魚、鯽魚、鳊魚、魴魚等都是溫性魚類。 也就是說,它們對溫度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即使水溫的變化幅度較大它們也能生存,這些魚類在1~38℃的水溫中都可以存活下來,但適宜它們生長的溫度為20~32℃,其中最適繁殖的溫度為22~28℃。 提示:魚類是變溫動物(也就是所謂的冷血動物),水溫對魚類的攝食強度和生長發育都有重要影響。在適溫范圍內,池塘內的水溫升高對養殖魚類攝食強度會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它們的新陳代謝活動也有明顯促進作用;而水溫降低,魚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也降低,導致它們食欲減退,生長速度也減慢。 二、溶解氧 就像人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一樣,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則是魚類及其他餌料生物生存和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在池塘高密度養殖時更顯示出溶解氧的重要性,沒有一定的溶解氧,也就無法取得池塘養殖的成功。 在池塘中進行養殖的幾種魚類的正常生長發育都要求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根據養殖的實踐和研究表明,它們最適的溶氧量為5-6毫克/升,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溶氧量一般要求不低于3-4毫克/升,1-2毫克/升左右的溶氧量為警戒濃度,降至1毫克/升以下就會造成魚窒息死亡。 當水中的溶氧量低于魚類呼吸需求(即警戒濃度)時,魚類的呼吸作用機制受到阻礙,體內的氧氣得不到充分及時的供應。 為了獲取必需的氧氣來維持各種生理功能,魚類的被動呼吸運動加強,呼吸頻率加快,而由于水體內可供利用的氧氣不足,魚類就會上浮到水面,把頭拼命伸出水面,從空氣中呼吸氧氣,這就是魚類的浮頭現象。 當溶氧量進一步低于魚類所能耐受的范圍時,就會引起窒息死亡,也就是我們養殖中所說的翻塘。另一方面,在適宜的范圍內,在池塘中養殖魚類的攝食強度都會隨溶氧量的增加而增強,尤其是當水體中的溶氧量達5.0mg/L以上時,多數養殖魚類攝食強度大,飼料效率高(飼料系數低)。 注意:在進行池塘養殖時,可通過多種增氧設備的增氧作用、水草的光合作用等來提高水體的溶氧量,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進行24小時實時在線的水質監測,要至少保證溶氧量達到3-4毫克/升以上,才是池塘養魚高產高效的基礎。 三、pH值 也就是水的酸堿度,表明池塘里適宜魚類的養殖與生存的酸堿環境,pH為7時,人為地定義水體為中性水體,pH高于7時則稱為堿性水體,pH低于7時則稱為酸性水體。 我們經常養殖的經濟魚類對池塘里的pH是有一定要求的,這是因為pH對魚類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我國池塘養殖中的主要魚類適宜的pH為6.8~8.8,其中最適范圍為7.5~8.5,也就是說它們在微堿性的水中生長最好。 如果池塘水體的pH長期處于6.0以下(強酸)和10.0以上(強堿)時,魚類的生長會受到抑制,新陳代謝功能受到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死亡。不同的魚類對池塘水體的pH變化也有較大的適應能力,而且它們的適應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如青魚、草魚、鰱魚、鳙魚pH的適應范圍為4.6~10.2;而鯉魚pH的適應范圍為4.4~10.4。
本文連接:http://7ki.top/newss-1600.html
|